教育教学

【研究生院】停课不停学 | 论文指导不停歇(四)

疫情暴发,延期不返校,停课不停教、不停研。疫情期间,尽管同学们远在天南海北,但导师们采用各种指导方式,一如既往地认真指导学生完成论文。


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志生老师


2020年,疫情袭击全国,学生在家无法返校,硕士论文进入攻坚阶段。作为硕士导师,指导论文普遍遭遇一次考验和挑战。自2013年担任硕导,我带了20名研究生,没想到今年所带5名研究生,经历一次大考:研究生院通知盲审开始,学生按照节点要求提交,4名学生经历过三轮修改后准时提交,但是,1名同学因为查重超过15%,被系统拦住,无法提交盲审。学生这时心里崩溃,半夜1点多微信告诉我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很对不起导师和父母。

我迅速调整自己,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及时微信报告学院院长李岭涛主任。第二天,又详细做了背景说明,李主任告诉我:作为导师,第一要安抚学生,告诉学生学校和学院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管理规定是这次集中提交,不过关的下次还有一次提交机会;第二要及时跟辅导员沟通,说明学生情况,实行学生心理干预;第三想办法跟学生父母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情况,家校合作,支持孩子安心加强论文修改;第四作为导师必须积极支持学生,强化论文指导,细化修改点,让学生完全明白每一个修改点,无论如何顺利通过查重,之后,迅速再完善论文。

在与辅导员肖斌沟通说明情况后,学院书记钟海、副院长薛文婷和教务丁芳卓老师也结合学院论文中的基本问题和研究生院进行沟通,并由肖斌和学生进行细致沟通,强化心理干预效果。之后,我一面告诉学生学院上下都在关心他,一面一条一条帮助他梳理论文从摘要、标题、文献综述以及数据图标等内容的修改完善。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克服急躁情绪,耐心给学生具体指导,并在硕士、本科课程较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修改,然后微信视频说明为什么这样改,让学生明确修改的必要性和准确性。这样,一周后,基础数据和图表等得到充实,论文呈现出了大变样,顺利通过了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初审和二审,提交研究生系统,进入盲评。如果说经验总结,我认为有三点最为重要:

一、疫情当前,压力和责任,强调责任更为重要。

学生未按导师要求在2019年10月提交论文初稿,借口实习工作忙,压力大等,很大程度上是惰性和惯性,是对论文产生恐惧心理的基本结果。这个周期要多抓学生来面谈。现在回想,其他四位同学每次来面辅,该生缺席次数多,每次都是语音或视频讨论,实际他有效吸收的内容并不充分。尽管我做了辅导记录,很必要,但对学生收获来说还是有限。

二、研究生论文管理,导师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学院整体协同支持至关重要。

这次把关审核,作为导师,我可以行使第一责任人的权利,按照研究生院的管理规定,把住环节,给学生必要的教训和认识。但是,那不是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学院和导师,是代表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知识、心理、思维、能力和精神培养与塑造工作,各个环节有效沟通,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避免悲剧或恶性事件出现,也避免学生出现极端行为或情绪,避免家长和学校之间产生不应有的矛盾或争执。这既是导师的本分工作的方向,也是学院和导师共同努力的基本目标。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学院在经过有关会议之后,也确定了详细的论文管理布控措施,既强化程序管理,又给导师和学生必要的行动规范。通过具体的措施管理,确保论文管理实现质量控制。

三、对于学生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打止血针和强心针,教师有韧性和耐力,学生才会受到激励,并实现超越。

每年指导学生,都会遇到各类问题,心理问题足以毁灭学生。尤其是春节期间失恋,加上疫情形成的群体性焦虑症候,学生修改论文没有心思,性格又内向,不跟家长沟通;家长作为监管人,也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状态,又不跟导师沟通,很可能就会在临近毕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抗力。

作为导师,得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既要讲明规则的重要性,又要花费精力想方设法和学生保持不断地沟通,先打止血针,说明自己在一场爱情中受挫的基本因素,鼓励学生振作,擦干眼泪,才能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之后,要到强心针,鼓励学生从失恋中咀嚼出新内容,强化自强自立的血性和品格,要成就自己,才能获得新的感情和希望。这样,多角度迂回展开沟通,学生才能一步步走出自我设限,实现超越。

疫情期间,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塑造一个灵魂,不是只有教学和论文能够完成的;培养一个学生,也需要在逆境中实施教育内容,让他看到个体和学院、学校为他所做的努力。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取决于学生与导师的沟通和合作,更取决于学院和团队的共同支持。惟其如此,一切大考,我们才能提交一份基本合格的答卷。

感谢各学院和老师提供素材!